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搭日纜賞夜櫻 單車遊明潭

日月潭纜車年前通車後,每天大排長龍,趁著春節假期也前往湊熱鬧,俯瞰日月潭景致之外,還欣賞了九族文化村的璀璨夜櫻,最後騎著單車環潭繞了一圈,讓我今年的春節過得虎虎生風。

緩緩爬升的纜車,將日月潭的全貌攝入眼簾,細雨霏霏的潭景如夢似幻,與我曾經在清晨天濛濛亮時所感受明潭寧靜脫俗的迷人姿色不分軒輊,越過山頭,腳下九族文花村嬌艷怒放的櫻花,將大地潑灑地斑斕耀眼,讓我不禁期待夜晚的到來,期盼夜櫻再度帶給我迷幻浪漫的心情。

「夜櫻劇場」座落名列夜櫻八景之一的櫻花湖畔,環湖一圈的水岸櫻在七彩燈光照映下,夢幻迷離,水中倒影也將湖面渲染得繽紛燦爛,浪漫的氛圍不僅賞花客流連駐足,情侶更是情不自禁地相擁相偎,愛攝者當然更不會錯過這裡的唯美。

在月光下跳舞的夜櫻,設計靈感來自於曼妙款擺的水舞,雖然它已超越日本夜櫻靜態的鋪陳,進一步躍升為全球獨一無二舞動的夜櫻,但是,只能隨著風起翻飛的櫻花,還是不及水的靈活,九族因此利用光、影和顏色的幻化,加上湖水粼粼的折射,伴著春夏秋冬的音符流洩,讓夜櫻時而春心蕩漾,時而熱情昂然,時而溫柔婉約,時而整妝待發,散發她另一股清新脫俗的姿色。

觀賞完夜櫻的舞姿後,文化廣場旁的「彩虹櫻花道」,以及纜車站旁櫻花夾道的「情人櫻花光廊隧道」,連綿展延的光束營造而成的彩霧,羅曼蒂克地可以讓剛吵過架的情侶,不自覺地十指相扣徐步而行;而觀山樓前的幻影夜櫻,則是喜歡攝影的遊客,絕佳的獵豔畫面。

夜櫻確實迷人,不過,白天的櫻姿也不遑多讓;「夜櫻劇場」所在地的櫻花湖,周遭的櫻花璀璨豔麗,既染紅半邊天空和整個湖面,也催開了所有遊客的笑靨;布農族石板屋的櫻花,況味獨具,不亞於日本賞櫻名所的神韻;印地安圖騰區鋪天蓋地的櫻花,與地上奼紫嫣紅的繁花相映,幾乎霸佔了遊客數位相機裡記憶卡的空間。

此外,要提醒自行開車、喜歡拍照留影遊客的是,抵達九族文化村大門入口處之前,有整排的迎賓山櫻花,迆邐揮灑的桃紅色豔麗亮眼,值得停車取景,不過,因路窄、車輛多,不好找到停車處,所以之前即應靠路邊慢行,搜尋可停車空位,才能攝得美景。

騎車環潭 悠閒自在

日月潭環潭單車道早已完工,其踩踏的難易都有。觀光局規劃的環潭單車道從水社碼頭往文武廟、孔雀園、慈恩塔、玄奘寺、頭社壩和水社壩走,最後回到水社碼頭,一圈下來有33公里,環潭一周後,建議遊客挑貓囒山步道、水社壩堤公園、月潭自行車道、水社親水步道和涵碧半島等幾條有特色的路線優遊,既輕鬆又可飽覽日月潭明媚風光。

貓囒山步道 詩情畫意

貓囒山步道緊臨日月潭,由台21線道路上明潭國中旁的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入口進入,步道沿途環境清幽、視野極佳,可欣賞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和柳杉,還可俯瞰日月潭全景;茶園是新人拍婚紗的熱門景點,登頂時海拔1020公尺的氣象站,更可遠眺九份二山及集集大山。

步道全長4600公尺,上山有點坡度,得騎變速車才行,下山就很省力,輕踩慢滑即可到步道口,沿途最美的是長約100公尺的錫蘭橄欖樹步道,此時參天林蔭下紅色落葉鋪滿整條道路,涼爽又詩意;抵茶葉改良場辦公室時,旁邊的觀景平台也是觀日出最好的位置之一,如偕帶的小孩太小,騎到這裡即可。

頭社車道 人氣最旺

台21線公路旁的頭社是日月潭西南方的小村落,海拔約670公尺,比日月潭低80公尺左右,地勢非常平坦,騎乘單車非常舒服,整條車道平疇綠野、鷺鷥群飛,農舍錯落其間,放眼望去一片田野風光,騎著鐵馬穿梭此鄉間小路,令人心曠神怡,傍晚時分這條路最為熱鬧。

眼尖的騎士會發現路旁竟然會有一塊寫著「冰店」的客運站牌,左顧右盼,站牌旁真的有家「哇拉蜜冰城」,賣的冰棒從5元的清冰到10元的紹興米糕冰棒都有,老闆黃鑫特別推薦該地特有水果「山刺番荔枝」精製的冰淇淋,微酸帶甜的口味相當獨特;而由當地產量不多的山蕉製成的冰淇淋,香氣特別濃郁,要吃得靠運氣。

月潭車道 柳暗花明

月潭自行車道從玄光寺沿台21甲線至頭社壩頂,車道臨月潭水岸自然彎曲的弧線前進,直至明潭進水口,全長8公里,沿途湖光山色景致多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艷感,也有竹林夾道揮別暑氣的清涼,沿途解說牌盡述此地生態,豐富遊客知性收穫。

月潭自行車道也是一條可結合遊艇接駁的步道系統,可自水社碼頭或德化碼頭乘船至玄光寺為起點,沿途蟲鳴鳥叫不絕於耳,中途可南眺頭社盆地,北望青龍山脈,特別是從這裡遠眺頭社盆地,居高臨下,景致宜人。

水社壩踩踏 貼著潭畔走

台21線上來到「水社壩堤公園」,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起來,直直地馬路邊就是潭水,兩者交接處寬長的木棧道就此展延開來,散步的、騎車的、跳舞的,拍婚紗的都齊聚在這裡,感覺時間就此停頓下來,每個人都就此定格,沐浴在波光粼粼的水霧中。

涵碧半島 視野開闊

從涵碧步道起點的梅荷公園到涵碧半島,路途不遠且平緩蜿蜒,連接涵碧半島的湖堤路剛鋪好,單車要上下半島需牽一下車上階梯;島上花木扶疏、林蔭蔽天,幽靜得有遺世獨立的況味,繞著半島踩踏一周,不消20分鐘即可走完全程。

騎乘或漫步半島,都是老少咸宜的大眾化路線。林蔭間可聞五色鳥、山紅頭、繡眼畫眉等鳥聲啾啾,行至潭邊碼頭可眺望慈恩塔、拉魯島及青山綠水,懂得風水的遊客,聽說在育樂亭可從青龍山脈及拉魯島的相關位置,體會「青龍搶珠」的地理奧妙。

真正的蔣介石行館「涵碧樓」就座落在涵碧半島上,當年蔣介石和夫人即時常漫步於涵碧步道欣賞日月潭湖光山色,步道兩側直至目前還有蔣夫人最喜歡的桂花、梔子花在散發幽香,所以踩踏此地的遊客還可帶著滿身香前進。

水社親水步道 平緩輕鬆

水社親水步道是從水社碼頭到九龍口竹石園,全程都是無障礙斜坡道,相當平緩易行,騎在臨水高架的木棧道上,貼近湖面穿梭的快感不言而喻,騎累了,可在用砂岩堆砌出、具當地意象的石牆圍休息,也可倚欄遠眺潭景。

水社碼頭是日月潭的重心,遊客中心、遊船搭乘處、餐廳和咖啡廳群聚的地方,玩累了,找個地方歇腳、喝飲料很方便,寬敞的碼頭廣場,是日月潭風管處舉辦各種活動的場地,所以足夠放任活力充沛的小孩在此橫衝直撞。

慈恩塔上景致 不輸纜車

單車到了慈恩塔,建議鎖上車隻身直上塔頂,在爬了一路蜿蜒向上750公尺長的階梯,即看到聳立眼前的慈恩塔,腿還真的有點發軟,不過看在燈頂可以「福壽雙至」的份上,還是奮力登塔頂,敲鐘納福;繞著塔頂轉一圈,日月潭的全景盡在眼底,並不遜色於在纜車上所眺望的湖景,心中為之暢快,而且當木槌滑出,清脆鐘聲響起時,胸中的鬱悶之氣也隨之飄落山下湖面,為搭纜車所未能體會。

玄光寺的庭園和玄奘寺一樣的靜肅,只是這裡有個碼頭,是大陸客遊湖時必到的一站,加上寺廟面湖景的一面,豎有一塊上刻「日月潭」大紅字的石頭,大陸遊客會爭相留影紀念,寧靜的氛圍因此會受點破壞,不過,登寺可俯瞰日月潭秀麗景致,倒也瑕不掩瑜。

當單車抵玄光寺碼頭時,不要忘了嚐一嚐碼頭前聲名遠播海峽兩岸的一攤「阿嬤的香菇茶葉蛋」,阿嬤鄒金盆在碼頭賣蛋已賣了50年,從2元的鴨蛋賣到現在1顆雞蛋10元,生意愈來愈好,阿嬤說:「假日1天可賣3000粒,平日也有700顆喔!」滷茶葉蛋的香菇是不賣的,但如果與阿嬤多聊一下天,阿嬤一高興會請你吃香味撲鼻的香菇喔!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走進山東花花世界

前言:山東旅遊局邀訪的時間不湊巧,未能欣賞到花姿招展,但既然寫了山東的種種印象,順便就把我之前看過的花況也一併PO上,也好讓有意前往觀賞百花盛開的台灣遊客,可以提早報名參團。

旅遊書中除了菏澤牡丹外,從來沒有提過山東種有別的花,在為了拍牡丹的同時順遊山東各地,發現諸多奇珍異草後,竟訝異於山東竟然到處「花花世界」,而且養在深閨台灣遊客都未識,直嘆山東旅遊局竟從未大力宣導,殊屬可惜。

山東的「名花」要從牡丹說起。菏澤的「曹州牡丹園」佔地甚廣,幾百品種的牡丹不分你我,通通放在一起種滿了園圃,放眼望去花團錦簇,但由於腹地實在太廣,綻開的牡丹花遠看仍覺得稀疏,不過,只要貼近觀賞,花況確實較河南精彩。

在河南洛陽牡丹園所看到的品種和數量都沒菏澤多,差異之處在於,洛陽牡丹園規劃成一窪一窪,牡丹花被「圈豢」在一起,在視覺效果上比菏澤好;不過在菏澤賞花比較舒適,因為不管遊客多寡,在園區都不會顯得擁擠,同時,步行間牡丹花的清香陣陣襲來,讓人神清氣爽,如果又有涼風,香氣更盛。

在洛陽僅看到黑色牡丹的「黑花魁」和「烏金躍輝」,而在菏澤多觀賞了「墨海撒金」、「烏龍」和「墨玉」等品種,我只能分辦出花瓣有「燒焦」痕跡的烏金,其餘在我眼中看來,就是紅和紫紅,雖不是我想像中如墨水般的「黑」,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菏澤的居民蠻勤勞的,在園區裡外都有婦女手拿編串的牡丹花冠叫賣,一頂2元人民幣,三頂5元,帶在頭上不僅人比花嬌,離鼻子的距離也近,當然隨時都是香味撲鼻,精神特爽,不僅女遊客競相購買,連男士也趨之若鶩哩!

離開牡丹花「國色天香」的容顏之後,本來以為將就此遠離花花草草的「糾纏」,不意前往攀登泰山的途中,車子僅盤旋在山路中,遠山綴滿黃色的迎春花,迎風向我們招手,就讓大夥兒眉開眼笑,將近停車場時路旁迤邐的桃花、梨花,也惹得大家驚呼連連。

嶗山太清宮是道教聖地,當年全真教丘處機曾在此講道,張三豐後來也到此修道練武,十方各地道眾則常聚此研道清修,被譽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叢林」,倒是,太清宮的古樹名木眾多得讓大家驚艷。

太清宮有明代山茶花、古銀杏樹,唐代的榆樹蟠曲似蒼龍,故名「龍頭榆」;漢代的柏樹上長有凌霄、鹽膚木兩種樹木,被稱為「三樹一木」,是絕無僅有的奇觀,柏樹因被依附,雖仍屹立但實則已枯,僅樹皮依舊供應凌霄養分,凌霄花更為碩大,另奇花異草尚有80餘種。

太清宮裡目前可見百年、四百年和被稱為「絳雪」的五百年山茶花,年歲愈長,樹長得愈高大,同時豔紅的花朵也準時來報到;宮裡的紫紅色玉蘭花碩大清香,比台灣白色的玉蘭花大上十幾二十倍,花型挺拔秀美,4月份開得很燦爛。

本來到中山公園是打算觀賞日本侵佔青島時所種下的櫻花盛況,想像中應該像東京上野公園般的壯觀,進到中山公園後,迎面而來的一排白色櫻花雖然迷人,不過意外的發現花園裡面的海棠更讓人驚艷。

海棠粉紅色的花瓣,遠望容易被誤以為是櫻花,近觀才知花型一點都不像,不過,隨風飄零飛舞的落花,唯美的意境並無二致,感覺真的很櫻花;海棠花林步道長約200公尺,這是整個公園人潮最擁擠的地方,每個角落都站滿拍照的遊客,甚至有三代同堂遊客自備椅子,來拍個宛如在自家花園的寫真照。

公園裡櫻花、桃花、紫荊花、耐冬花四散展顏,紅、白、紫、桃紅亂顫,連鬱金香也來湊熱鬧,真是奼紫嫣紅。走了一趟中山公園,看到青島人悠閒的坐在樹下的石椅或草皮上,喝茶、聊天、野餐,讓人好生羨慕。

在台灣各地只要一到油菜花、櫻花、梅花的花期,區區百平方米的花田就見萬頭鑽動、人潮如水,媒體也聳動地冠以「花海」名之,我常想:如果這樣就稱之為花海,那山東百花盛開時,不知該如何稱謂?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世界風情聚青島

青島有風姿綽約的別墅群、乾淨無瑕的沙灘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2008年12月26日青島直航桃園,將台灣與山東的距離由繞道香港的2582公里縮短到1491公里,飛行時間也從轉機的8小時,縮短成2.5小時,對台商和遊人都相當方便,尤其在成為奧帆中心市容大肆整修之後,讓青島變成一處更適合自由行的城市。

青島被德國、日本統治過,市區建築風格因而呈現多元,此外,青島人說了:「到青島如沒做到吹海風、吃海鮮、喝啤酒和看小姐四件事,就好像沒到過青島一樣。」理由是青島靠海,吹風舒服,海產新鮮甘甜,青島啤酒世界有名,而青島的姑娘皮膚細緻、臉蛋標緻,同時身材曼妙。

「八大關」是青島著名的別墅區,也是看海吹海風的勝地之一,因最初路名以萬里長城的八個關隘命名,故稱為「八大關」。別墅為當年進佔青島的各國所建,故集結了俄、英、法、德、美、日等二十幾國的建築風格,現在已變成拍攝民初影片、婚紗攝影和情人談心最喜歡的場地。

由於八大關西臨匯泉灣,南接太平灣,夏無酷署,是極佳的避暑聖地,早年蔣介石每年夏天都會偕同蔣夫人前來度假,最後一次則是待到1949年1月才離開,現在他的別墅已更名為「花石樓」,也開放遊客參觀。

海拔僅60餘米,臨海聳立在匯泉灣畔的「小魚山」,由於四周沒有更高的建築物,可一覽無遺山腳下的歐式建築群,同時山頂也是俯瞰濱海風光的最佳觀景地,多張代表青島的畫面,以及市面上的明信片都是在這裡取景的。

青島有一伸向海中的地標性建築,那就是位於青島灣的棧橋,1892年清朝派登州總兵章高元駐紮青島,而為了便於軍隊物資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棧橋,當年棧橋長200公尺,寬10公尺。

1897年德軍佔領青島,將棧橋北端改以石基,水泥鋪面,銅製的鐵橋架上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公尺,到了1931年國民政府再將橋身延展到440公尺,並在海上彼端修築了防波堤,並在堤上蓋了二層八角涼亭的「迴瀾閣」,現在已成市民平日釣魚、散步、休閒的地方,這是到青島不能不遊的景點。

棧橋像一把利箭指向大海的「小青島」,青島因「小青島」而得名,小青島是孤懸在海中面積僅0.0012平方公里的小島,繞島一周約莫10分鐘,但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後島上蓋了一座燈塔,入港的軍艦或漁船都需靠它導航。小青島和回瀾閣是青島灣上的兩顆明珠,入夜之後漫步棧橋上,迎著海風欣賞著小島夜色,無酒也醉。

棧橋旁的萊陽路8號是「海軍博物館」,展示海軍史、服裝、武器裝備、禮品等圖片和實物,海上展艦區則展示中國代表性的退役艦艇,有「海上第一騎」的鞍山艦、南充號護衛艦、鷹潭號護衛艦和成都號護衛艦等,對武器有興趣的遊客可開眼界。

五四廣場是青島市主要道路東海路的主體園區,為紀念「五四運動」而建。廣場中主要的雕塑「五月的風」,螺旋上升的風的造型,加上火紅的色彩和火炬,體現了反帝國主義的圖騰,入夜燈光幻化,與海面上百米高的噴泉相輝映,豔麗色彩跳躍於迷濛水霧中,如夢如幻,意境絕美,現在既是市民的休憩園地,也是欣賞迷人青島姑娘的好所在。

在青島的大街小巷中穿梭,典雅精緻的老建築常不其然的躍然眼前,讓我深受吸引而不由自主地追逐著它們的身影,不管建築體的周遭被黑醜的電線所纏繞,還是被住家醜陋的塑膠布所遮掩,都難掩它們脫俗出眾的本質和我停不下手的快門,喜歡建築的遊客實在可以專程到青島來尋寶。

青島啤酒博物館不管參觀過幾次,對遊客永遠都存在不能抵抗的魅力,對我也是一樣。2008年6月開始營業的「天幕城」,是青島的娛樂天地,挑高的天幕藍天霞光掩映,氛圍浪漫。

劈柴院街當年因窯廠需要柴火,市井小民以劈柴、賣柴為生,這些街巷因此被稱之為「劈柴院」,現在已成為青島著名的小吃街,熱鬧非常;弄巷裡有家「江寧會館」集建築、美食、表演於一身,常高朋滿座,中國眾多領導人也慕名前來,菜色亦頗多農家特色,爽口。

超5星「青島海爾洲際酒店」就座落於奧運帆船比賽的中心,所有客房都面對迷人的海景和櫛比鱗次新城市的樣貌,美麗的海岸線盡收眼底;寬敞舒適的套房、與電腦連結一體的42吋液晶電視、便宜又高檔的自助餐,讓人不由得與杜拜帆船酒店拿來相比一番,絕對可以滿足要求高檔的客人。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印象濟南

沒來山東之前,對濟南的印象僅僅是「省會」的稱謂而已,匆匆繞了濟南一圈,對到處都是湧泉,肇致市區不能興建地鐵,同時眼見愛好游泳的居民竟然長年在大如湖面的「濯纓泉」冬泳,則是印象相當深刻。

濟南有72泉,分屬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龍潭泉4大泉群,當年乾隆遊歷至此,飲過趵突泉泡的茶水後,把帶來的水全部倒掉,從此改喝趵突泉水,並賜予「天下第一泉」,同時寫下「趵突泉」的匾額。

趵突泉現在已整建成公園,花木扶疏,清爽舒暢,泉水池有三處泉眼至今仍不斷冒出泉水,不過,據當地友人表示,冒出的泉水以前曾高達7尺,前幾年也都還有2尺高,現在只見水面冒著水泡而已,可見水位持續在下降,聽說有關單位正在戮力改善中,而且已漸漸看到成效了。

公園裡尚有「李清照紀念館」,以蠟像館和石碑記錄李清照的詞和她淒涼悲慘的一生,問友人為何趵突泉公園裡會有李清照的紀念館?友人說:「聽說這裡是她的故居,一旁的漱玉泉是李清照梳洗打扮的地方,加上她是山東人,而且又是如此有正義和才華的女子,理當給她一席之地嘍。」對深深喜愛她的我而言,有處可以緬懷、欷噓的地方,對她當時的心境和詩詞意境的體會有莫大助益。

而清朝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描寫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語道出了濟南的景致精髓,其中大明湖即是這眾多泉水所匯集而成的大湖,在小滄浪亭的西邊洞門兩旁,掛著清代大書法家鐵保書寫的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更道盡了大明湖的湖光山色。

大明湖的垂柳處處,韻味不遜西湖,所以當年原本是市民休憩公園的大明湖,不用收費,隨時都人潮洶湧,自從大明湖變成景區需收費後,市民來得少了,環境衛生品質因而提升不少,走在湖畔步道上,顯得悠閒和浪漫,尤其垂柳飛揚之際,畫面更是詩意。

大明湖和西湖一樣,有畫坊船可以搭乘遊湖,在不擁擠的湖上,畫坊船行進間也顯得有畫意多了,不過,我比較建議安步當車,既可走路運動強身健體,還可轉角間瞥見美景即可停步欣賞,坐於湖畔石椅上欣賞夕陽西下,更是人生一大享受。

遊歷過濟南後,眼尖的遊客或許會覺得濟南人的知識水平有點問題,連著名景區的名字都會寫錯,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點,連我都有點疑惑了,趵突泉石碑上的「突」字,少了上面一點,而大明湖的「明」,其「日」字邊竟寫成「目」,多了一橫,濟南人說了:「濟南的泉水之多可見一斑,溢出來的水把突字上面的那點沖飄走了,流到了大明湖,所以明字多了一橫囉!」聽完解釋,不禁佩服古人的幽默和機智,讚譽之詞都可不著痕跡地以簡單兩個字表達無遺。

八仙過海到蓬萊

蓬萊古名登州,因相傳這裡有蓬萊、瀛洲和方丈3座仙山,所以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仙藥三度前往登州,在第三次出發前曾發誓說:「這次再找不到仙山,朕從此不再踏上登州。」秦始皇返朝途中逝於半路,真的沒有第四次的機會,當時登州又名「四罘」。

西元前132年,漢武帝為了相同的目的到了「四罘」,同樣地他也遍尋不著仙山,於是築了一座小城,命名「蓬萊」,從此以後登州就更名為「蓬萊」。

蓬萊有兩個城,一在陸上,因是古登州府所在地,故俗稱「府城」;另一個在海上,俗稱「水城」,水城是一海上堡壘,依山傍水闢一個港口,引海水進來,所以又叫「小海」,後來在清「小海」淤泥時打撈起一艘元代戰船,古物現存於河邊的「古船博物館」。

蓬萊現有「蓬萊閣景區」,佔地5.8平方公里,有11景點,素有「人間仙境」美稱。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創始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閣內有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三清宮、呂祖殿等古建築,共同構築一個建築群。其餘尚有蓬萊水域、古船博物館、田橫山、黃海和渤海分界座標、田橫棧道、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全周影院、索道、戚繼光紀念館和登州博物館。

蓬萊閣相傳是「八仙過海」的地方,當年八仙在此飲酒作樂,微醺之時大家提議以個人隨身兵器或器物渡海,故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歇後語,今天遊客到此在入口處即可看到八仙的石雕像,閣內也有塑像。

蓬萊緊鄰水域,當地居民早年是以捕魚為生,靠天吃飯的漁民本奉龍王為保佑平安的救主,故閣中有「龍王宮」,自漁民信奉「媽祖」後,龍王的重要性相對減輕,在「天后宮」中,龍王即分列站於媽祖身側可見。

「天后宮」中有一塊道家第二號人物陳摶所書的石碑字,語意是「壽」的意思,字卻是以「富、弗、林」三個字相疊融合而成,告訴世人要富足無憂慮、不要生氣,以及要居於有樹林的清幽處所才會長壽;在呂祖殿外還有另一塊筆鋒蒼勁的草書「壽」字碑,這個更厲害了,是由「九轉丹成」4個字組合而成,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比較比較。

白雲宮是蓬萊閣的出口,友人說:「它又叫『哈哈門』,出此門時要大笑三聲,把所有煩惱全部留在閣內,出得此門就是無憂無慮無煩惱。」不知友人有沒有誑我們,大家還是樂得仰頭大笑離開。

風箏之都濰坊買年畫

想買手工、精彩的年畫,增添過年的喜氣嗎?,記得到山東的「風箏之都」和以「木板年畫」聞名的濰坊,除了各式各樣的手工年畫和民俗工藝品外,還可以現場觀賞瞭解年畫製作的過程,濰坊同時還是國際有名的風箏勝地,想欣賞世界各國風格迥異的風箏,走一趟「風箏博物館」即可大有斬獲。

風箏本來叫做「竹雀」,相傳為魯班所創,也稱之為「竹鳶」,在唐伯虎點秋香的記載中,唐伯虎曾幫秋香救過「紙鳶」;之後因有人在紙鳶上掛上竹片,紙鳶飛翔時不同的竹片發出尖細或低粗的聲響,從此以後紙鳶又被叫做「風箏」。

1984年的4月1日濰坊開始舉辦「國際風箏會」之後,至今已屆26年,不僅為濰坊贏得了「風箏城」的美譽,還為濰坊帶來了可觀的觀光收入。濰坊自從舉辦「國際風箏節」後,知名度大增,對風箏的研發更是不遺餘力,現在的風箏易於拆解、組裝,便於遊客購買攜回,因此每年的銷售量大約2億元人民幣,為濰坊重要的觀光收入。

濰坊的風箏已經創下兩項「世界之最」,一為長有380節的大龍頭風箏,一為小到僅50毫米的小龍頭風箏,可以裝在火柴盒裡。想貼近觀賞風箏的扎製過程,可以前往楊家埠,楊家埠的風箏古樸、新穎、美觀,不僅富有民間藝術情趣,還相當耐人玩味,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濰坊的風箏以絲綢(也就是絹)做為材料,不怕淋濕、破損,同時製作的骨架設計成可拆裝式,拆卸攜帶方便,要組裝時「卡」上即可,同時不虞脫落,當風箏放飛時,風立即將骨架向上揚起,接合處更為緊密;每一隻風箏出廠前,需經22道工序,除了先抓出、定好平衡點,同時還會試飛,通過61項標準關卡,合格後並貼上檢驗、防偽標籤,客人可以買得安心。

對風箏有興趣的遊人還可到「濰坊風箏博物館」參觀,館內收藏中國各式各樣和歷年來得獎的風箏,還有日、韓、馬來西亞等國充滿異國風格的風箏,可以大開眼界,也可對風箏的沿革和用途有一番瞭解。

濰坊還有一項古意盎然的民間藝術,就是它的年畫,年畫的製作承襲明清時代風格和韻味,頗受遊客喜歡,其「楊家埠民俗大觀園」是中國3大木版年畫的主要產地,楊家埠年畫構圖活潑生動、喜氣有趣,舉凡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瑞獸祥禽,都栩栩如生,遊人最喜歡的五福臨門、招財進寶和連年有魚等吉慶喜兆的年畫圖案,所在都有,讓人愛不釋手。

在楊家埠的「木版年畫作坊」,可親炙印刷人員運用傳統的套印技法,重現楊家埠600餘年前的傳承工藝,現場目前可觀刻板、上色程序,但無法逐一觀賞年畫製作從畫版、雕刻、刻色版、套印到烘貨的過程,不過倒是可以在師傅的指導下,親手套色,是種難得的旅行體驗。

此外,濰坊的飲食文化也有其獨特之處,其庶民名菜叫「朝天鍋」,以往就在街頭當街用大鍋煮起肉賣,待客人上門再打撈,因為從不加鍋蓋,久之就以「朝天鍋」當這道小吃的名字;現在餐廳改良後,以麵皮包捲豬肉上桌,看起來像是台灣的「牛肉捲大餅」,較衛生、賣相佳。

而濰坊冬天盛產綠色蘿蔔,當地人稱之為「濰坊蔘」,顏色翠綠,口感清脆,連皮吃有點嗆辣味,但爽口;另有「雞鴨和樂麵」為特色小吃,麵是用壓的方式製作,成品扁得像竹筷,有人稱之為「濰坊一怪」,對台灣遊客都深具新鮮感。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虔敬遊三孔

台灣以儒家思想做為教育的主軸已歷六十餘年,致這一代的台灣人對孔子懷有無比崇敬之心,因此之故,前往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頒世界文化遺產「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瞻仰並親炙文風,是每一位台灣知識份子夢寐以求的心願,走了一趟三孔終於了結我大半輩子的孺慕之情。

孔廟是歷代朝廷祭祀孔子的地方,因此號稱為「天下第一廟」,與北京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孔廟大成殿的前檐有十根雕龍石柱,每柱都有深浮雕的二龍盤繞上下對舞,中間懸有一顆寶珠,造型生動,雕刻精美,是中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清乾隆皇帝到廟中祭拜孔子時,石柱都用紅綾裹起來,唯恐乾隆看到這裡的龍柱比皇宮還精彩而怪罪下來。

孔廟中有一顆「孔子手植檜」,曾有記載檜木因長到高過屋頂,被雷劈中過五次,而劈斷的檜木每次都從底部再發新芽,目前長成的檜木已有二百多年了,有人因此隱喻這棵樹有如孔子一生與其家族的寫照。

孔子一生窮困潦倒,僅當過三年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而其家族也不斷遭逢秦始皇焚書坑儒、文革、國共內戰等的變故,家道始終起起伏伏,有如遭受雷劈的檜木,而現在的樹高也已經高過屋頂了,如順利的話,以此時的枝繁葉茂之勢,孔家未來飛黃騰達應指日可待。

孔府是沿襲宋仁宗賜給孔子四十六代孫「衍聖公」封號所居住處的「衍聖公府」,是孔子歷代嫡長子居住的地方。整座府地只有嫡長子一個男人,所有八歲以上的男子都需離開孔府,所以孔府裡都是女眷。

由於都是女眷,孔家嫡長子所有的辦公事物都在前三堂中辦理,與三堂接鄰的內宅門則是官衙和宅第的分界線。內宅門嚴禁任何外人入內,清皇帝特頒賜虎尾棍、燕翅钂和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把持,有擅入者「打死勿論」。而門的西邊,有一個露出牆外的水槽,叫「石流」,挑水夫每天挑府中所需用水,不能進到府內,僅能將水從「石流」處倒入水槽,水便隔牆流進內宅,可見戒備之森嚴。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專用墓地,本來只有八百畝,由於家族人多,墓地不敷使用,清康熙二十三年賜地三千畝,而成今日孔林之規模。孔林做為一個氏族的墓地,歷兩千年沒有間斷,是研究喪葬風俗演變的最好範本。

孔林的甬道兩旁有一對又叫麒麟的「文豹」,性情溫和、笑容可掬,除陪孔子讀書之外,還能研墨和捧書;有一對角端,頭上長一隻角,聽說懂八方語言,孔子周遊列國時,他們不僅拉車,還權充謀士和翻譯;另有一對望柱和一對文、武翁仲的石人,護衛著孔子。

一般家族的墓葬,通常長者的墓習慣葬在前方,後輩理當在後,但孔子的墓葬卻不同,其孫孔伋反而葬於孔子之前,而孔子之子孔鯉則在孔子之側,這種墓葬形式俗稱「攜子抱孫」,表示闔家和樂之意,對後人實有深遠影響。

孔林只要是孔氏家族的族譜有名可考者都可入葬,但是孔家訂有「五孔不入」的規矩,就是未成年者、出嫁者、出家者、難產而亡的婦女,以及犯下滔天大罪被砍頭者,都不可葬於孔林。

孔林佔地廣,雜草、野花叢生,樹木亦成林,進入孔林不見墓園之陰森,墓碑也都屬「石碑」形制,隆起的墳瑩遭野花覆蓋下,也看不出「墳」的樣子,所以,漫步期間反倒是有種散步於庭園的閒適和舒暢,難怪遊客如潮。

與泰山雲霧競跑

前言:日前應山東旅遊局之邀,前往山東進行一趟「印象之旅」,返台後對山東各省市旅遊概況有一番感想,特陸續上網與大家分享。

從小在書上讀過「登泰山而小天下」後,泰山在我心目中巍峨大山的形象已然成形,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深植內心,從此登泰山就變成我夢寐以求的夢想,至今去過兩次泰山,一次半途折返,另一次雖如願以償登上泰山,但卻在泰山上追著雲霧跑。

山東東嶽泰山是歷代皇帝祭拜天神,祈求國泰民安和長命百歲時,所必登的一座山岳,它雖然才有1545公尺高海拔,但它所代表的地位可是崇高無比,因此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全球老外,一生中有機會必定會來登一次泰山。

第一次起大風,纜車停擺,興起徒步上山念頭,從搭纜車的中天門停車場登山,雖然階梯不斷,但邊走邊拍照,走來還算輕鬆愉快,到了「對松山」門坊,抬頭即可見陡峭階梯扶搖而上,所謂的「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躍然眼前,惦惦腳力,登頂應該不成問題,唯時間不允許,只好帶著遺憾下山。

第二次到泰山,本想也徒步,但友人說了:「唸書的時候來登泰山,目的都是登頂觀日出,從山腳下大約晚上七時開始上山,初時與同學約好1小時休息一次,爬啊爬,沒多久變成半小時休息一次,又過沒多久變10分鐘,最後僅爬10個階梯就要休息,每每都要爬到凌晨二點半才能抵達山頂。」聽得我頭皮發麻,腳底疲軟。

於是我上了纜車,僅花了10分鐘即抵南天門和天街的平台,剩下的山路雖然還是需要小爬一段,但已是「阿彌陀佛」了,只不過,泰山雖然海拔僅1千餘公尺,但是雲霧還是說來就來,可以濃到只見到五尺開外遠,說散就散,風一吹就雲消霧散,這可苦了愛照相的我,為了緊抓薄霧的氤氲迷濛和萬里無霧的清澈明亮畫面,一路上跟雲霧拼鬥。

纜車上到一半時,車窗外只見濃霧籠罩,已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心裡暗叫一聲:「不妙,如果今天老天爺不幫忙,泰山的照片大概就泡湯了!」心中不禁開始默禱,祈求老天爺幫忙,等下務必要放晴,讓我不要空手而回。

一出纜車站,雲霧如影隨行,攪得我心煩氣躁,難道真的要鎩羽而歸?站在天街的階梯下,正愁不知如何是好之際,突然,山谷中颳起一陣狂風,雲層整個被吹向半空中,陽光霎時露臉,眼前景物豁然開朗,心中一陣竊喜,看來老天爺有聽到我的呼喚,當下馬上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才要拍第二張,狂風又起、霧又飄來,一下子眼前又是白茫茫的一片,完了,這次真的要與泰山雲霧競速了!

當景象稍微明亮的一刻,我馬上找好拍照角度,先站定位等待下一次的風起雲湧,心想:「無魚、蝦也好,雖然雲霧飄渺下的景物不太清晰,但聊勝於無,先搶拍再說,而且煙霧濛濛不是更具詩意的美感。」

邊走邊抓住雲霧消散的那段稍縱即逝的空隙搶拍,一方面又擔心在友人規定集合的時間內未能攻上「玉皇頂」,並返回纜車站,因此,在拍過泰山上最顯赫的「泰山老奶奶」碧霞祠之後,就矇著頭往玉皇頂衝。

看來泰山終究是皇帝祈願的聖山,連我一介小民的心願也讓我如願以償,當我上到歷代皇帝和文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山壁時,陽光已然普照,續往上行到刻有「五嶽獨尊」的大石頭時,雲霧始終沒再來搗蛋,大喜之下已顧不得氣喘吁吁,以及遊客不斷無禮插隊霸住「五嶽獨尊」大石頭猛拍照的不悅,我「心平氣和」的將遊人和石頭一起入鏡,心裡卻不斷讚譽著泰山這「五嶽之首」,能得歷代皇帝的尊寵,真沒浪得虛名啊!

玉皇頂上是泰山最高建築,香火鼎盛,也有諸多讓遊客祈福的設計,如在「泰山極頂1545米」的石碑前,有一似香爐的容器置於地上,香客競相投幣祈求心願能夠達成;另在石碑周圍有一圈鐵鍊,遊客可以買把鎖,現場刻上心願後扣在鐵鍊上,鐵鍊上最多的是表示愛情彌堅的「情人鎖」,我在現場看到老外扣上鎖後,還深情地當場擁吻,竟讓我感動到忘了按下快門。

下得山來,不忘轉到徒步攀登泰山必經的陡峭山路「南天門」,往下一睹其廬山真面目,親炙它的驚險。當下回想起第一次從中天門登泰山頂,剛出發有俗稱「快活三里」的平坦路,過雲步橋後,山勢陡峭,從開山到南天門全是登山盤道,被譽為「天梯」,又叫「十八盤」,就在眼前。

十八盤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一般而言,「九」是一個極大數,十八既是九的倍數,表示山路之彎曲、盤道多不勝數;有人特地數了數,開山到龍門坊的「慢十八」,台階有393階,龍門坊到升仙坊的「不緊不慢十八」有676階,升仙坊到南天門的「緊十八」有473階,這段路才1公里長,垂直高度就有400公尺,而有79曲折盤道,1633個台階,實是登泰山最險峻的地方,。

站在南天門前往下望,石階雖不如吳哥窟的陡峭,但是看了它的長度,腳底還是會發麻,不過,山路雖然艱辛難走,還是有許多遊客不辭辛苦,奮力攀爬而上,望著他們扭曲的臉龐和豆大的汗珠,我雖然慶幸搭纜車上得山來,不過內心還是有點意猶未盡的遺憾,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征服」的慾望和企圖,轉頭邀友人,他笑著說:「下次挑天涼好個秋的滿山紅楓季節上山,景色絕美地讓你腳步變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