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迷你兵馬俑 沈睡徐州2千年

江蘇徐州是項羽和劉邦爭霸之處,遺留有項羽叱吒風雲與劉邦西漢王朝的諸多遺跡,其中尤以漢兵馬俑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它是秦俑的縮小版,但其藝術價值則不分軒輊。

說到兵馬俑,浮現腦袋瓜的是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聽說徐州也有兵馬俑,有點詫異於之前竟未曾聽聞,應該是不夠精彩吧,不然像這種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文物,怎會默默無聞?但是它又被徐州市旅遊局捧為「漢代三絕」,它的份量和文物與藝術價值應當不低,懷著滿腹的疑慮和好奇奔往「漢文化景區」一窺究竟。

來到漢兵馬俑展示館,一邊看著牆上與秦兵馬俑相當神似的大掛圖,一邊疾步走向俑坑,更急著想一睹迷你兵馬俑廬山真面目;兩條用玻璃罩著的坑道,約50餘公尺長,一號坑裡兵俑和馬匹整齊地排列著,二號坑則較凌亂,甚至有傾倒破碎的兵俑半埋在土堆裡,三、四號坑只露出一些殘破的泥塊,聽說因怕出土的兵俑褪色,因此保留著尚未開挖。

漢兵馬俑的尺寸像豎立在台灣廟宇屋頂上的泥塑般大小,與秦兵馬俑1:1比例的高大威武根本不能相比,規模更是瞠乎其後,不過,做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漢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軍旅中士兵們的思想、神態和情感維妙維肖地刻畫出來,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徐州兵馬俑是繼西安秦兵馬俑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館,由漢兵馬俑主館及展示騎兵隊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型態各異的兵俑整齊地排列在六條俑坑中,儼然就是一支威武雄壯的地下部隊。

漢代三絕  盡在漢文化景區

漢兵馬俑與獅子山楚王漢陵、漢畫像石被稱為「漢代三絕」,也建構以兩漢文化為主題設置「漢文化景區」特色公園。

剛一走到獅子山楚王陵入口處,即被傾頹堵住墓門的6噸重巨石所震攝,之前參觀明十三陵等地宮,都無緣見此原汁原味的設置,此時才知原來為了怕被盜墓,墓門是會有幾噸重的石頭當「守門神」;這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位於其西側300公尺遠的漢兵馬俑即是象徵著護衛楚王陵的部隊,楚王陵以山為陵、鑿石為墓,工程浩大,從入口處開始漫步,陵墓中的甬道、耳室、側室、等,都在山體中直接開鑿而成,摸著那堅硬如鐵的石壁,直欽佩工匠們的功力。

墓中出土了各類珍貴文物近二千件,有金、銀、銅、鐵、玉、石、漆等材質,其中不少文物,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王杯、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都是中國考古的首次發現,甚至還在出土的貢酒器皿中發現殘存的有色液體,據猜測為「蘭陵美酒」。

尤其珍貴的是穿在楚王身上像盔甲般的的「金縷玉衣」,其使用玉片和金縷最多,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堪稱國寶,也因玉衣的保護,專家得以根據衣內殘留的楚王遺骨,還原了2100年前楚王的塑像。玉衣現存徐州博物館,現場展示的為複製品。

漢畫像石  透露人生百態

漢文化景區另展示「漢畫像石」,這些石刻畫像是漢代墓葬的一種修飾形式,漢墓則是漢畫像石主要的呈現舞台。徐州現有漢畫像石墓20餘座,其中以銅山茅村漢墓和賈汪白集漢墓最具代表性。墓中石刻畫像內容豐富,雕刻技法精湛、高超,極具考古和藝術欣賞價值。

徐州的漢畫像石與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刻並稱為「江蘇三寶」,徐州漢畫像石館是收藏、陳列和研究漢畫像石的專題博物館,該館收藏漢畫像石珍品500餘塊,從中我們既可觀看神仙世界的歌舞歡騰和富貴人家的奢華,又可見市井小民的喜怒哀樂和生活的點滴。參觀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猶如置身於瑰麗的歷史畫廊中,能給人帶來知識的啟迪和藝術的享受。

項羽榮辱一生  戲馬臺看盡

項羽戲馬台是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蹟之一,公元前206年項羽領軍救趙,以破釜沈舟決心九戰九捷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的南山上構築高台,以觀兵士操練戲馬,故名戲馬台;此時的項羽躊躇滿志,從現今戲馬台的「霸業雄風勝景圖」模型上可見一斑;戲馬台景區另有模型述說項羽「鴻門宴」刺殺劉邦未果,遭致虞姬自盡的「霸王別姬」,乃至「四面楚歌」後一敗塗地的陳述歷歷在目,讓遊人為一代英雄唏噓不已。

直至今日戲馬台上已加建了不少歌頌項羽的建築物,如現易名為「雄風殿」的台頭寺、三義廟,還有名宦祠、聚奎山房、碑亭等,都在紀念這位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悲劇式英雄人物。經整修過的戲馬台,紅牆黃瓦、雕樑畫棟,巍峨壯觀,只是當年的高台居高臨下、一望無際,今日高台卻已遭周圍的現代化建物遮蔽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