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虔敬遊三孔

台灣以儒家思想做為教育的主軸已歷六十餘年,致這一代的台灣人對孔子懷有無比崇敬之心,因此之故,前往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頒世界文化遺產「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瞻仰並親炙文風,是每一位台灣知識份子夢寐以求的心願,走了一趟三孔終於了結我大半輩子的孺慕之情。

孔廟是歷代朝廷祭祀孔子的地方,因此號稱為「天下第一廟」,與北京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孔廟大成殿的前檐有十根雕龍石柱,每柱都有深浮雕的二龍盤繞上下對舞,中間懸有一顆寶珠,造型生動,雕刻精美,是中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清乾隆皇帝到廟中祭拜孔子時,石柱都用紅綾裹起來,唯恐乾隆看到這裡的龍柱比皇宮還精彩而怪罪下來。

孔廟中有一顆「孔子手植檜」,曾有記載檜木因長到高過屋頂,被雷劈中過五次,而劈斷的檜木每次都從底部再發新芽,目前長成的檜木已有二百多年了,有人因此隱喻這棵樹有如孔子一生與其家族的寫照。

孔子一生窮困潦倒,僅當過三年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而其家族也不斷遭逢秦始皇焚書坑儒、文革、國共內戰等的變故,家道始終起起伏伏,有如遭受雷劈的檜木,而現在的樹高也已經高過屋頂了,如順利的話,以此時的枝繁葉茂之勢,孔家未來飛黃騰達應指日可待。

孔府是沿襲宋仁宗賜給孔子四十六代孫「衍聖公」封號所居住處的「衍聖公府」,是孔子歷代嫡長子居住的地方。整座府地只有嫡長子一個男人,所有八歲以上的男子都需離開孔府,所以孔府裡都是女眷。

由於都是女眷,孔家嫡長子所有的辦公事物都在前三堂中辦理,與三堂接鄰的內宅門則是官衙和宅第的分界線。內宅門嚴禁任何外人入內,清皇帝特頒賜虎尾棍、燕翅钂和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把持,有擅入者「打死勿論」。而門的西邊,有一個露出牆外的水槽,叫「石流」,挑水夫每天挑府中所需用水,不能進到府內,僅能將水從「石流」處倒入水槽,水便隔牆流進內宅,可見戒備之森嚴。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專用墓地,本來只有八百畝,由於家族人多,墓地不敷使用,清康熙二十三年賜地三千畝,而成今日孔林之規模。孔林做為一個氏族的墓地,歷兩千年沒有間斷,是研究喪葬風俗演變的最好範本。

孔林的甬道兩旁有一對又叫麒麟的「文豹」,性情溫和、笑容可掬,除陪孔子讀書之外,還能研墨和捧書;有一對角端,頭上長一隻角,聽說懂八方語言,孔子周遊列國時,他們不僅拉車,還權充謀士和翻譯;另有一對望柱和一對文、武翁仲的石人,護衛著孔子。

一般家族的墓葬,通常長者的墓習慣葬在前方,後輩理當在後,但孔子的墓葬卻不同,其孫孔伋反而葬於孔子之前,而孔子之子孔鯉則在孔子之側,這種墓葬形式俗稱「攜子抱孫」,表示闔家和樂之意,對後人實有深遠影響。

孔林只要是孔氏家族的族譜有名可考者都可入葬,但是孔家訂有「五孔不入」的規矩,就是未成年者、出嫁者、出家者、難產而亡的婦女,以及犯下滔天大罪被砍頭者,都不可葬於孔林。

孔林佔地廣,雜草、野花叢生,樹木亦成林,進入孔林不見墓園之陰森,墓碑也都屬「石碑」形制,隆起的墳瑩遭野花覆蓋下,也看不出「墳」的樣子,所以,漫步期間反倒是有種散步於庭園的閒適和舒暢,難怪遊客如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