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古名登州,因相傳這裡有蓬萊、瀛洲和方丈3座仙山,所以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仙藥三度前往登州,在第三次出發前曾發誓說:「這次再找不到仙山,朕從此不再踏上登州。」秦始皇返朝途中逝於半路,真的沒有第四次的機會,當時登州又名「四罘」。
西元前132年,漢武帝為了相同的目的到了「四罘」,同樣地他也遍尋不著仙山,於是築了一座小城,命名「蓬萊」,從此以後登州就更名為「蓬萊」。
蓬萊有兩個城,一在陸上,因是古登州府所在地,故俗稱「府城」;另一個在海上,俗稱「水城」,水城是一海上堡壘,依山傍水闢一個港口,引海水進來,所以又叫「小海」,後來在清「小海」淤泥時打撈起一艘元代戰船,古物現存於河邊的「古船博物館」。
蓬萊現有「蓬萊閣景區」,佔地5.8平方公里,有11景點,素有「人間仙境」美稱。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創始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閣內有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三清宮、呂祖殿等古建築,共同構築一個建築群。其餘尚有蓬萊水域、古船博物館、田橫山、黃海和渤海分界座標、田橫棧道、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全周影院、索道、戚繼光紀念館和登州博物館。
蓬萊閣相傳是「八仙過海」的地方,當年八仙在此飲酒作樂,微醺之時大家提議以個人隨身兵器或器物渡海,故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歇後語,今天遊客到此在入口處即可看到八仙的石雕像,閣內也有塑像。
蓬萊緊鄰水域,當地居民早年是以捕魚為生,靠天吃飯的漁民本奉龍王為保佑平安的救主,故閣中有「龍王宮」,自漁民信奉「媽祖」後,龍王的重要性相對減輕,在「天后宮」中,龍王即分列站於媽祖身側可見。
「天后宮」中有一塊道家第二號人物陳摶所書的石碑字,語意是「壽」的意思,字卻是以「富、弗、林」三個字相疊融合而成,告訴世人要富足無憂慮、不要生氣,以及要居於有樹林的清幽處所才會長壽;在呂祖殿外還有另一塊筆鋒蒼勁的草書「壽」字碑,這個更厲害了,是由「九轉丹成」4個字組合而成,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比較比較。
白雲宮是蓬萊閣的出口,友人說:「它又叫『哈哈門』,出此門時要大笑三聲,把所有煩惱全部留在閣內,出得此門就是無憂無慮無煩惱。」不知友人有沒有誑我們,大家還是樂得仰頭大笑離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