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手工、精彩的年畫,增添過年的喜氣嗎?,記得到山東的「風箏之都」和以「木板年畫」聞名的濰坊,除了各式各樣的手工年畫和民俗工藝品外,還可以現場觀賞瞭解年畫製作的過程,濰坊同時還是國際有名的風箏勝地,想欣賞世界各國風格迥異的風箏,走一趟「風箏博物館」即可大有斬獲。
風箏本來叫做「竹雀」,相傳為魯班所創,也稱之為「竹鳶」,在唐伯虎點秋香的記載中,唐伯虎曾幫秋香救過「紙鳶」;之後因有人在紙鳶上掛上竹片,紙鳶飛翔時不同的竹片發出尖細或低粗的聲響,從此以後紙鳶又被叫做「風箏」。
1984年的4月1日濰坊開始舉辦「國際風箏會」之後,至今已屆26年,不僅為濰坊贏得了「風箏城」的美譽,還為濰坊帶來了可觀的觀光收入。濰坊自從舉辦「國際風箏節」後,知名度大增,對風箏的研發更是不遺餘力,現在的風箏易於拆解、組裝,便於遊客購買攜回,因此每年的銷售量大約2億元人民幣,為濰坊重要的觀光收入。
濰坊的風箏已經創下兩項「世界之最」,一為長有380節的大龍頭風箏,一為小到僅50毫米的小龍頭風箏,可以裝在火柴盒裡。想貼近觀賞風箏的扎製過程,可以前往楊家埠,楊家埠的風箏古樸、新穎、美觀,不僅富有民間藝術情趣,還相當耐人玩味,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濰坊的風箏以絲綢(也就是絹)做為材料,不怕淋濕、破損,同時製作的骨架設計成可拆裝式,拆卸攜帶方便,要組裝時「卡」上即可,同時不虞脫落,當風箏放飛時,風立即將骨架向上揚起,接合處更為緊密;每一隻風箏出廠前,需經22道工序,除了先抓出、定好平衡點,同時還會試飛,通過61項標準關卡,合格後並貼上檢驗、防偽標籤,客人可以買得安心。
對風箏有興趣的遊人還可到「濰坊風箏博物館」參觀,館內收藏中國各式各樣和歷年來得獎的風箏,還有日、韓、馬來西亞等國充滿異國風格的風箏,可以大開眼界,也可對風箏的沿革和用途有一番瞭解。
濰坊還有一項古意盎然的民間藝術,就是它的年畫,年畫的製作承襲明清時代風格和韻味,頗受遊客喜歡,其「楊家埠民俗大觀園」是中國3大木版年畫的主要產地,楊家埠年畫構圖活潑生動、喜氣有趣,舉凡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瑞獸祥禽,都栩栩如生,遊人最喜歡的五福臨門、招財進寶和連年有魚等吉慶喜兆的年畫圖案,所在都有,讓人愛不釋手。
在楊家埠的「木版年畫作坊」,可親炙印刷人員運用傳統的套印技法,重現楊家埠600餘年前的傳承工藝,現場目前可觀刻板、上色程序,但無法逐一觀賞年畫製作從畫版、雕刻、刻色版、套印到烘貨的過程,不過倒是可以在師傅的指導下,親手套色,是種難得的旅行體驗。
此外,濰坊的飲食文化也有其獨特之處,其庶民名菜叫「朝天鍋」,以往就在街頭當街用大鍋煮起肉賣,待客人上門再打撈,因為從不加鍋蓋,久之就以「朝天鍋」當這道小吃的名字;現在餐廳改良後,以麵皮包捲豬肉上桌,看起來像是台灣的「牛肉捲大餅」,較衛生、賣相佳。
而濰坊冬天盛產綠色蘿蔔,當地人稱之為「濰坊蔘」,顏色翠綠,口感清脆,連皮吃有點嗆辣味,但爽口;另有「雞鴨和樂麵」為特色小吃,麵是用壓的方式製作,成品扁得像竹筷,有人稱之為「濰坊一怪」,對台灣遊客都深具新鮮感。
風箏本來叫做「竹雀」,相傳為魯班所創,也稱之為「竹鳶」,在唐伯虎點秋香的記載中,唐伯虎曾幫秋香救過「紙鳶」;之後因有人在紙鳶上掛上竹片,紙鳶飛翔時不同的竹片發出尖細或低粗的聲響,從此以後紙鳶又被叫做「風箏」。
1984年的4月1日濰坊開始舉辦「國際風箏會」之後,至今已屆26年,不僅為濰坊贏得了「風箏城」的美譽,還為濰坊帶來了可觀的觀光收入。濰坊自從舉辦「國際風箏節」後,知名度大增,對風箏的研發更是不遺餘力,現在的風箏易於拆解、組裝,便於遊客購買攜回,因此每年的銷售量大約2億元人民幣,為濰坊重要的觀光收入。
濰坊的風箏已經創下兩項「世界之最」,一為長有380節的大龍頭風箏,一為小到僅50毫米的小龍頭風箏,可以裝在火柴盒裡。想貼近觀賞風箏的扎製過程,可以前往楊家埠,楊家埠的風箏古樸、新穎、美觀,不僅富有民間藝術情趣,還相當耐人玩味,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濰坊的風箏以絲綢(也就是絹)做為材料,不怕淋濕、破損,同時製作的骨架設計成可拆裝式,拆卸攜帶方便,要組裝時「卡」上即可,同時不虞脫落,當風箏放飛時,風立即將骨架向上揚起,接合處更為緊密;每一隻風箏出廠前,需經22道工序,除了先抓出、定好平衡點,同時還會試飛,通過61項標準關卡,合格後並貼上檢驗、防偽標籤,客人可以買得安心。
對風箏有興趣的遊人還可到「濰坊風箏博物館」參觀,館內收藏中國各式各樣和歷年來得獎的風箏,還有日、韓、馬來西亞等國充滿異國風格的風箏,可以大開眼界,也可對風箏的沿革和用途有一番瞭解。
濰坊還有一項古意盎然的民間藝術,就是它的年畫,年畫的製作承襲明清時代風格和韻味,頗受遊客喜歡,其「楊家埠民俗大觀園」是中國3大木版年畫的主要產地,楊家埠年畫構圖活潑生動、喜氣有趣,舉凡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瑞獸祥禽,都栩栩如生,遊人最喜歡的五福臨門、招財進寶和連年有魚等吉慶喜兆的年畫圖案,所在都有,讓人愛不釋手。
在楊家埠的「木版年畫作坊」,可親炙印刷人員運用傳統的套印技法,重現楊家埠600餘年前的傳承工藝,現場目前可觀刻板、上色程序,但無法逐一觀賞年畫製作從畫版、雕刻、刻色版、套印到烘貨的過程,不過倒是可以在師傅的指導下,親手套色,是種難得的旅行體驗。
此外,濰坊的飲食文化也有其獨特之處,其庶民名菜叫「朝天鍋」,以往就在街頭當街用大鍋煮起肉賣,待客人上門再打撈,因為從不加鍋蓋,久之就以「朝天鍋」當這道小吃的名字;現在餐廳改良後,以麵皮包捲豬肉上桌,看起來像是台灣的「牛肉捲大餅」,較衛生、賣相佳。
而濰坊冬天盛產綠色蘿蔔,當地人稱之為「濰坊蔘」,顏色翠綠,口感清脆,連皮吃有點嗆辣味,但爽口;另有「雞鴨和樂麵」為特色小吃,麵是用壓的方式製作,成品扁得像竹筷,有人稱之為「濰坊一怪」,對台灣遊客都深具新鮮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