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捕魚,有沒有搞錯,飛行千萬里就是為了到吉林看冬天捕魚?捕魚不就是捕魚嗎?值得這樣飄洋過海,遠渡重洋到冷吱吱的東北去奔波受凍,懷著疑惑的心情踏上吉林查干湖,於是,我接受零下30℃和先人智慧的洗禮,同時也親炙了蒙古族冬捕盛況的震撼。
查干湖於12月底舉行「冬捕」的祭典,這項蒙古族的活動已延續千年歷史,儀式在喇嘛念咒、撒淨、祈求今年如同往年般豐收和安全,蒙古祭司率領一干彪形大漢揚聲唸祭文後,恭敬的舉起酒杯,虔誠地敬過天地,然後大喊一聲:「乾!」,隨即仰頭一飲而盡,冬捕活動宣告正式開始。
查干湖的湖面凍結1公尺餘厚的冰面,車子都直接開到湖面上舉行儀式的現場,寬廣遼闊的湖面無遮蔽物,顯的非常冷冽,不過,蒙古族漁民今天在零下30度C的溫度下仍不畏風寒,依然於半夜3點即鑿冰下網,以迎接「冬捕旅遊節」。
蒙古族因信奉薩滿教,所以「冬捕」的儀式依據薩滿教的祭典進行,倒是第一次看到薩滿教祭典儀式的我,把它誤認為藏傳佛教的「跳神」祭典,加上它焚燒的松枝,祭祀的五穀雜糧和祭典上的和尚穿著,跟藏傳佛教幾乎並無二致,所以導遊小方小心翼翼地怕傷害我的自尊地說:「成吉思汗滅西夏、遼和金之後,藏傳佛教因此傳入蒙古,所以薩滿教其實後來也融入不少藏傳佛教,至今也分不大清楚囉,所以你說的也沒錯。」
比較像蒙古族儀式的,倒是領導一幫子漁民,「冬捕」時負責訂定下網點的「漁把頭」,率領一竿子漁民上主祭台祝禱「祭湖詞」和「醒網詞」,祈求漁網在這時適時地甦醒過來,可以過個豐收年的儀式,讓我找到蒙古族的豪放不羈。
「冬捕」儀式後,不能免俗地請了當地的領導,象徵性地從冰洞中撈起幾尾魚,並當場拍賣,最高價的魚竟然以3099元人民幣被標走,我很納悶,怎麼有這麼貴的魚?導遊小方說了:「前幾年你們台灣的凌峰,也以7千多元標走一尾咧!」喔!原來除了新鮮之外,也蘊含「捧場」的意味,兩岸的習性也差不多。
來到「冬捕」起網的現場,堆積如山的魚貨仍在活蹦亂跳的,現場買魚貨的遊客,雙眼盯著冰上的活魚,兩腳和雙手也在挑魚和走動中,忙得不可開交,魚價在每斤15元至40元人民幣中遊走,小方又說了:「這些魚在市場的價錢,1斤才賣5元呢!」看來,容易被現場氣氛挑動的,不只是台灣客,連大陸人也是很衝動的。
難怪大陸遊客會起衝動心。從小自客車駛上冰湖上後,那種不曾經歷過的異樣感覺,使得內心禁不住一陣澎湃和振奮,或許大陸人常在結冰的河面上溜冰,但曾幾何時可以在湖面上開車?台灣遊客更是作夢也夢不到,因此打從一上路我就一直興奮著。
來到出網洞口看到成山堆積的大小魚,這種陣仗更是沒見識過,冰湖上血跡斑斑,魚仍淌著血,尾巴還使勁地搖擺著,新鮮加上競相挑魚的「買家」多,使得買魚郎更加心急如焚和手忙腳亂,當然價錢在漁民的堅持下,下殺個幾塊錢即匆忙付錢,不然動作稍慢一點,魚就給人提走了,還好,台灣不能拎著鮮魚返國,當下又吃不了那麼多的魚,所以,台灣客僅在現場感受氛圍,並忙著與漁民聊天、拍照、湊熱鬧。
忙過一陣子的漁民,和著衣服就地躺在冰湖上,我好奇地問他們:「不會冷嗎?」漁民笑著說:「不會!」,帶著狐疑的眼神搶拍他們休息的神情時,團友們則興奮地跟著躺在冰上與他們合影,在聊天中才得知,冬捕最大的漁網有1公里長,曾有一網撈起21萬公斤重的魚貨,聽之令人咋舌。冬捕活動開始後每天都繼續下網,直到撈獲5000噸的魚貨量後,才停止當年冬捕活動,好讓魚兒能休養生息,來年的魚源才不致枯竭,看來先民早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的觀念,今人實應學習。
導遊深懂我們這批好吃客的心,當晚即訂下「查干湖魚宴」,給我們解饞,看著餐廳牆上掛著像條小船般的魚照片,不禁偷偷問小方:「我們今天的魚,有它那麼大嗎?」小方斜睨了我一眼,回我:「大概有三分之一大吧!」我想小方大概心裡在想:「也不想想團費才多少,要吃那麼大的魚?」我卻是在想:「有小船三分之一大,也很大了耶。」因為在台灣要吃這麼大的魚,實在很難得,所以內心還是很雀躍,與在冰湖上看到盛大場面的心情一樣。
這樣的盛況,照理說喜歡人文或深度旅遊的台灣遊客,應該會見獵心喜,不過,每年唯有在天寒地凍的冬天才上演的「冬捕秀」,對習慣溫暖氣候的台灣遊客而言,實在是一種考驗,像我穿了墊高的雪鞋、純羊毛厚衛生褲、雪衣,及毛線手套,仍被凍得鼻子通紅,鼻水和淚水直流,手腳發麻疼痛,問我下次還來不來?內心掙扎老半天後,還是回答不出來。你呢?或許你還可以帶著「真有那麼冷嗎?」的心態,來挑戰查干湖的冷冽。
查干湖冬捕掀旅遊潮(BOX)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內,水域面積有420餘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最深達6米,與附近的辛甸泡、新廟泡和庫裏泡三個姊妹湖泊相通,是中國的第7大淡水湖,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查干湖「冬捕」是目前中國北方唯一仍保持傳統捕撈方式,進行捕魚作業的原始打魚法,極具人文意涵,不僅對身處亞熱帶地區的台灣遊客而言,實屬罕見,連大陸其他省分也難得一見,因此「冬捕」現正被積極推向旅遊市場。
冬捕的場景非常壯觀。當氣溫降到攝氏零下30度時,偌大的冰面上瀰漫著濃濃的寒霧,漁民們鑿冰的「咚咚聲」、趕馬的吆喝聲、漁把頭的號子聲,使寂靜的雪湖上充滿了粗獷、豪邁的北方魅力。
湖面每天都下大小不一的4張網,每次出網的魚貨量,堆在冰面上宛如一座「魚山」,非常壯觀和嚇人;因此,每次起網都有聞風而來的買家,蜂擁至現場,當場挑魚、出價,猶如台灣的漁港魚市一般,熱鬧滾滾。
查干湖於12月底舉行「冬捕」的祭典,這項蒙古族的活動已延續千年歷史,儀式在喇嘛念咒、撒淨、祈求今年如同往年般豐收和安全,蒙古祭司率領一干彪形大漢揚聲唸祭文後,恭敬的舉起酒杯,虔誠地敬過天地,然後大喊一聲:「乾!」,隨即仰頭一飲而盡,冬捕活動宣告正式開始。
查干湖的湖面凍結1公尺餘厚的冰面,車子都直接開到湖面上舉行儀式的現場,寬廣遼闊的湖面無遮蔽物,顯的非常冷冽,不過,蒙古族漁民今天在零下30度C的溫度下仍不畏風寒,依然於半夜3點即鑿冰下網,以迎接「冬捕旅遊節」。
蒙古族因信奉薩滿教,所以「冬捕」的儀式依據薩滿教的祭典進行,倒是第一次看到薩滿教祭典儀式的我,把它誤認為藏傳佛教的「跳神」祭典,加上它焚燒的松枝,祭祀的五穀雜糧和祭典上的和尚穿著,跟藏傳佛教幾乎並無二致,所以導遊小方小心翼翼地怕傷害我的自尊地說:「成吉思汗滅西夏、遼和金之後,藏傳佛教因此傳入蒙古,所以薩滿教其實後來也融入不少藏傳佛教,至今也分不大清楚囉,所以你說的也沒錯。」
比較像蒙古族儀式的,倒是領導一幫子漁民,「冬捕」時負責訂定下網點的「漁把頭」,率領一竿子漁民上主祭台祝禱「祭湖詞」和「醒網詞」,祈求漁網在這時適時地甦醒過來,可以過個豐收年的儀式,讓我找到蒙古族的豪放不羈。
「冬捕」儀式後,不能免俗地請了當地的領導,象徵性地從冰洞中撈起幾尾魚,並當場拍賣,最高價的魚竟然以3099元人民幣被標走,我很納悶,怎麼有這麼貴的魚?導遊小方說了:「前幾年你們台灣的凌峰,也以7千多元標走一尾咧!」喔!原來除了新鮮之外,也蘊含「捧場」的意味,兩岸的習性也差不多。
來到「冬捕」起網的現場,堆積如山的魚貨仍在活蹦亂跳的,現場買魚貨的遊客,雙眼盯著冰上的活魚,兩腳和雙手也在挑魚和走動中,忙得不可開交,魚價在每斤15元至40元人民幣中遊走,小方又說了:「這些魚在市場的價錢,1斤才賣5元呢!」看來,容易被現場氣氛挑動的,不只是台灣客,連大陸人也是很衝動的。
難怪大陸遊客會起衝動心。從小自客車駛上冰湖上後,那種不曾經歷過的異樣感覺,使得內心禁不住一陣澎湃和振奮,或許大陸人常在結冰的河面上溜冰,但曾幾何時可以在湖面上開車?台灣遊客更是作夢也夢不到,因此打從一上路我就一直興奮著。
來到出網洞口看到成山堆積的大小魚,這種陣仗更是沒見識過,冰湖上血跡斑斑,魚仍淌著血,尾巴還使勁地搖擺著,新鮮加上競相挑魚的「買家」多,使得買魚郎更加心急如焚和手忙腳亂,當然價錢在漁民的堅持下,下殺個幾塊錢即匆忙付錢,不然動作稍慢一點,魚就給人提走了,還好,台灣不能拎著鮮魚返國,當下又吃不了那麼多的魚,所以,台灣客僅在現場感受氛圍,並忙著與漁民聊天、拍照、湊熱鬧。
忙過一陣子的漁民,和著衣服就地躺在冰湖上,我好奇地問他們:「不會冷嗎?」漁民笑著說:「不會!」,帶著狐疑的眼神搶拍他們休息的神情時,團友們則興奮地跟著躺在冰上與他們合影,在聊天中才得知,冬捕最大的漁網有1公里長,曾有一網撈起21萬公斤重的魚貨,聽之令人咋舌。冬捕活動開始後每天都繼續下網,直到撈獲5000噸的魚貨量後,才停止當年冬捕活動,好讓魚兒能休養生息,來年的魚源才不致枯竭,看來先民早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的觀念,今人實應學習。
導遊深懂我們這批好吃客的心,當晚即訂下「查干湖魚宴」,給我們解饞,看著餐廳牆上掛著像條小船般的魚照片,不禁偷偷問小方:「我們今天的魚,有它那麼大嗎?」小方斜睨了我一眼,回我:「大概有三分之一大吧!」我想小方大概心裡在想:「也不想想團費才多少,要吃那麼大的魚?」我卻是在想:「有小船三分之一大,也很大了耶。」因為在台灣要吃這麼大的魚,實在很難得,所以內心還是很雀躍,與在冰湖上看到盛大場面的心情一樣。
這樣的盛況,照理說喜歡人文或深度旅遊的台灣遊客,應該會見獵心喜,不過,每年唯有在天寒地凍的冬天才上演的「冬捕秀」,對習慣溫暖氣候的台灣遊客而言,實在是一種考驗,像我穿了墊高的雪鞋、純羊毛厚衛生褲、雪衣,及毛線手套,仍被凍得鼻子通紅,鼻水和淚水直流,手腳發麻疼痛,問我下次還來不來?內心掙扎老半天後,還是回答不出來。你呢?或許你還可以帶著「真有那麼冷嗎?」的心態,來挑戰查干湖的冷冽。
查干湖冬捕掀旅遊潮(BOX)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內,水域面積有420餘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最深達6米,與附近的辛甸泡、新廟泡和庫裏泡三個姊妹湖泊相通,是中國的第7大淡水湖,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查干湖「冬捕」是目前中國北方唯一仍保持傳統捕撈方式,進行捕魚作業的原始打魚法,極具人文意涵,不僅對身處亞熱帶地區的台灣遊客而言,實屬罕見,連大陸其他省分也難得一見,因此「冬捕」現正被積極推向旅遊市場。
冬捕的場景非常壯觀。當氣溫降到攝氏零下30度時,偌大的冰面上瀰漫著濃濃的寒霧,漁民們鑿冰的「咚咚聲」、趕馬的吆喝聲、漁把頭的號子聲,使寂靜的雪湖上充滿了粗獷、豪邁的北方魅力。
湖面每天都下大小不一的4張網,每次出網的魚貨量,堆在冰面上宛如一座「魚山」,非常壯觀和嚇人;因此,每次起網都有聞風而來的買家,蜂擁至現場,當場挑魚、出價,猶如台灣的漁港魚市一般,熱鬧滾滾。
這個查干湖當年也很想去,結果一直沒機會,挺可惜的唷,只好看你的文字圖片乾過癮吧!
回覆刪除